1951年2月5日,台北碧潭,偏僻的新板水利桥下,在国民党宪兵的严密监视下,一行四人被押解至空地处,等待执行枪决。片刻之后,执行军官当场宣读了执行命令,四声枪响过后,四人应声倒在血泊之中,当场毙命。被执行枪决的四人中,为首就是国军前海南防卫副总司令,“泰山军”的缔造者,抗日名将李玉堂。与他同赴黄泉的还有其结发妻子陈伯兰,内兄陈石清以及副官李刚。
图│李玉堂
这位叱咤疆场,威震敌胆的百战名将,曾经无数次设想过自己的归宿应该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如今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其心中所屈,难以言表,虽死却终不能瞑目!斗转星移,时光飞逝,198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李玉堂将军为烈士;21年后,台湾地区陈水扁当局为李玉堂平反,并恢复名誉。
这位戎马一生,百战沙场的抗日名将究竟有怎样的传奇人生,生前究竟经历了什么,竟被蒋中正亲批极刑,他死后数十年为何人们还不曾忘记他的荣誉?就让我们翻开这沉重的历史册页,来读一读李玉堂将军不平凡的人生!
图│蒋介石
生于光绪二十五年的李玉堂是一个标准的山东汉子,人高马大、身形魁梧,并且此人性格豪爽、为人耿直,天生就是一个军人样板。尽管出生于一个国弱民穷的年代里,但李玉堂的家境却很富裕,准确地说是地主成分,小小的富二代,他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玉堂在学堂中既看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积贫积弱,又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与那时的爱国青年一样,他也拥有了一颗热切救国的赤子之心。
袁世凯称帝后,李玉堂积极地投身于讨袁运动之中,年仅十六岁的他甚至参加了学生军,只不过袁世凯很快病逝,他第一次参军没有得到上战场的机会。后来,他认识到在这乱世唯有从军方可救国,1923年在机缘巧合下秘密加入国民党。
图│袁世凯
1924年他以优秀的条件考入黄埔军校,成为后来国军序列中被人仰慕的黄埔一期生,与他同时考入黄埔的还有他的堂弟,国军名将李延年。李玉堂在黄埔军校期间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这个学会的主要成员坚定地支持三民主义,并且极力反对中共的政治主张,是为蒋介石嫡系心腹的雏形。经过短短六个月的紧张培训,李玉堂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一员,毕业后被编入何应钦的部队,司职排长,他的军旅生涯至此开始了全新的篇章。
至此可以看到,李玉堂青年时期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生于穷困年代但却家境优渥,在国人大部是文盲的时候自己却受到良好教育,身强体壮正适合军队需求。政治上,李玉堂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并得到同盟会元老王乐平等人的推荐得以报考黄埔军校,这在当时也是求都求不来的政治背书。
图│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一期,孙文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天子门生,蒋中正嫡系,无论在将来的仕途还是军旅中,都注定了李玉堂不会是泛泛之辈。不过,尽管李玉堂明智地选择了如此优越的政治途径,但如果仔细研究他的性格和经历,不难发现李玉堂将军并不是一个政治投机者,更不擅长政治斗争。他的之所以如此选择,正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就真正地认为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之唯一真理,蒋介石也正是孙中山最佳的衣钵继承人,最好的领袖。现在的我们经常感慨一句智者先贤流传下来的真理:性格决定命运。而当年前程似锦的李玉堂排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翻看李玉堂将军的军人生涯,在其黄埔毕业之后,几乎是一路提升,固然和其黄埔一期的背景有关,但最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军功卓著。
图│蒋介石
李玉堂担任黄埔军教导第一团排长之后不久,就得到展示机会随军参加了对陈炯明的东征。1925年10月,黄埔军进攻惠州,关键时刻李玉堂担任敢死队队长,身先士卒攻上惠州城头,战后被提升为营长,领少校衔。
1926年参加第一次北伐,在攻打南昌时负伤,1927年参加二次北伐,作战有功升任团长。1928年随蒋参加三次北伐,随部在山东取得大胜。1928年北伐胜利后,被任命为第50团团长,军衔上校。1929年得到蒋介石赏识升少将,履职第8旅旅长,后经扩编,他的老乡兼黄埔同学李仙洲就在其手下担任团长。李玉堂、李延年和李仙洲同为黄埔学员,后来又都成为国军高级将领,在国军内部被称为“山东三李”名震一时。
图│陈炯明
此后,李玉堂随第三师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军阀混战,转战各地,1932年被提升为中将,任第三师师长,李仙洲仍在其麾下任旅长。后来,李玉堂又率部参加过对红军的围剿,表现突出。
1937年日寇侵华,李玉堂奉命率第三师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由于国军与日军实力相差悬殊,两次会战均以失利告终,尽管李玉堂率部英勇作战,但损失惨重,随后率部撤往湖北。
图│黄埔军校第一期部分学员合影
1938年6月,李玉堂升任第8军军长,编入第2兵团,接受张发奎指挥。当时在李玉堂第8军的麾下,有一个预二师,师长就是后来在四平街击败林彪的陈明仁。不过当时的第8军只是一个收拢各部残兵之后临时整编的杂牌军,除了李玉堂旧部第三师之外,其余部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并且由于之前和日寇作战一路溃败,军队士气极差。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玉堂率领这支残弱部队依然积极参加到了战况惨烈的武汉会战中。武汉会战,国军投入了百万兵力,其战略目的在于消耗日军,李玉堂率部英勇抵抗,在多次作战中给予日军造成巨大伤亡。但在保卫九江战斗中,遵照张发奎命令撤出战斗,战后国防部却将九江丢失的责任算在了第8军头上,由此也可以看出,李玉堂在政治上与国民党上层关系并不亲密。
图│陈明仁
此后第8军奉命防守武宁,李玉堂在棺材山设置防线,誓死坚守,参与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末期的反攻,日军集中重兵进攻武宁。李玉堂亲临一线指挥,第8军将士奋勇杀敌,重创这支日军,终将日寇击溃,棺材山阵地稳如泰山,此战后,第8军被国防部授予“泰山军”之荣誉称号。后来,李玉堂率部坚守修水河防线,日军一年未能攻破其防线。
1939年,第8军被划拨给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指挥,参与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末期反攻。1940年,国军军委将第8军和第10军整编合并,组成一支新的第10军,李玉堂任军长。在这段时间内,李玉堂对这支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使其战斗力和抗战意志得到大幅提升,为日后在长沙战场上的激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支部队里新编入了一个预10师,师长方先觉。尽管第10军刚刚组建,李玉堂和方先觉也刚刚成为搭档,但命运似乎故意在这个微妙的时间把这两个钢铁硬汉组合在了一起。不久之后,他们将在湖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泰山军的神话。
图│方先觉
新组建的第10军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上都要比原第8军强出许多,这支部队本来是计划作为入缅作战的远征军而整编的。但由于缅甸战事急转直下,李玉堂他们尚未出发缅甸就已被日军攻下,所以第10军便留在华中待命。
1941年9月,日本中国派遣军第11军新任军长阿南惟几突然对湘北战场发动猛烈攻击,集中十二万兵力突破第九战区防线,兵锋直指长沙城。由于日军攻势凌厉、速度极快,第九战区来不及集中兵力,只得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紧急将包括第10军在内的诸多部队划拨给薛岳,以抵挡日军攻势,保卫长沙。
图│阿南惟几
李玉堂部接到薛岳命令之后,立即按照其命令率部向长沙以北,金井、福临浦一带靠拢。薛岳的计划是在汨罗江以南,滃江至金井、福临浦一线组织强大兵力侧击日军右翼,但薛岳向各部发出的电报被日军截获并破译,阿南惟几立即改变作战计划,集中兵力攻击在其右翼尚未集结到位的国军部队。第10军向金井疾行的时候,日军也正在向此加速靠拢,但李玉堂按照总指挥部给出的情报,认为日军至少要晚于他们一到两天才能到达,自己还有点时间组织防线。
但是李玉堂没有想到,他刚刚把指挥部建在将军坝上,日军的炮弹就打到了他的阵地上。李玉堂对于突然而来的日军根本来不及防备,匆忙组织部队抵抗,但这次日军来的不是一支部队,而是三个主力师团。他们先后对第10军发起进攻,企图围歼这支泰山军,李玉堂腹背受敌,部队还没有展开就有被打散的可能。
图│薛岳
日军此次进攻早有预谋,而且对于第10军的部署非常清楚,如果在此地继续抵抗就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但是此刻坐在指挥部里的薛岳尚没有弄清楚日军的具体位置和兵力配置,他依然在执行自己的右翼侧击计划。薛岳接到李玉堂告急电报之后,并不相信昨天还在汨罗江防线上强攻的日军今天就突然转向向西攻击了,他强令李玉堂必须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合围日寇。但李玉堂这个时候真的顶不住了,大骂薛岳神经病、瞎指挥,为了避免全军覆没,李玉堂不顾薛岳命令下令部队向南极速撤退。
第10军虽然选择了撤退,但并不是溃逃,李玉堂是个硬骨头,几年来接连被日本人追着打,早就受够了这窝囊气,现在手上有了一支这么好的队伍,绝不能一走了之。于是第10军在李玉堂的带领下,向南撤退到捞刀河以南,到达南岸之后,第10军立即进入捞刀河、浏阳河防线,与原有守军一起等待尾随而来的日军师团。
图│日军
捞刀河防线也是长沙外围最后一道防线,兵力不多,而且长沙城内还也没有多少援军赶到,一旦这里被突破,几乎就意味着长沙陷落。尽管缓冲时间不多,但这支第10军很快进入战斗状态,从腹背受敌、被动撤退立即转为奋力抵抗。捞刀河、浏阳河一线在两年前就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前沿阵地极为坚固,李玉堂命令各部利用现有工事坚持抵抗,绝不能让日军突破防线。李玉堂在一线阵地激励部下,国军此刻已退无可退,第10军将士应发挥泰山军的优良传统,与防线、与长沙共存亡,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半步。
各部将士深受鼓舞,随后与日军展开对战,战斗进行得极为激烈,日军在强大火炮和空军的支援下强行渡江,南岸国军则对准即将上岸日军进行密集扫射。强行渡江的日军没有大型渡河设备仅靠意志向前猛冲,第10军武器装备较以前有大幅提升,并且捞刀河防线弹药充足,日军一时间难以突破。
图│日军渡河
阿南惟几多次强令部队猛攻,日军甚至多次发动夜袭迂回等突击作战,但都被第10军拼死杀回。日军三个主力师团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面前这个第10军前两天还被打得抱头鼠窜,怎么一到河对岸就突然变得如狼似虎了?
这回日军一时之间也摸不着头脑,只得不断加强攻势,增强火力,捞刀河南岸一片火海,部分日军甚至突破到长沙近郊,但最终都被第十军给挡了回去。日军与李玉堂部在长沙外围反复较量持续了四天四夜,为外围国军增援长沙争取了宝贵时间。正在阿南惟几苦思冥想如何攻破第10军防线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即将陷入国军的重围之中,于是立即下令极速撤退,李玉堂见状命令部队全线出击追歼日寇,在途中击毙大量日军。
图│阿南惟几视察
战后,薛岳因为战前准备不足,军情泄露,骄傲轻敌导致九战区损失严重,长沙险些被日军攻占,受到蒋介石的严厉批评。同时,对于一些在湘北战场上抵抗不力的部队也给予了严厉惩罚,这其中就包括在金井地区违命撤退的李玉堂第10军,结果李玉堂被撤职,所部几个师长也相应受到惩戒。处罚令一下来,李玉堂气得暴跳如雷,更是对薛岳破口大骂,索性脱掉军装回家休息去了。
第10军上下也对这一决定很是不满,在金井抵抗不力是因为军情泄露,在当时的情势下若不撤退就只有死路一条,军长抗命撤退是为了保全第10军全体弟兄。况且,若不是第10军的兄弟在捞刀河拼死抵抗,长沙早就被日本人占了,死了那么多兄弟,不给嘉奖也就算了,怎么还把罪过落到第10军头上?
图│蒋介石
第10军一时间群龙无首,牢骚满腹。一年之后,日军再次集结重兵进攻长沙,史称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精心设计了一套天炉战法,最重要的炉膛就是长沙,必须有一支特别能打硬仗的部队来守住炉膛,将日军彻底兜住。薛岳仔细考虑了所有部队,他发现在第九战区内,只有这支军委直属的泰山军才有能力护住炉膛。
可是这个李玉堂是出了名的臭脾气,谁的账都不买,薛岳作为战区总司令都被他骂过,两个人根本不对付。薛岳为了顾全大局,放下身段亲自上门去请李玉堂,没想到竟然连他也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薛岳只好请蒋介石帮忙劝说李玉堂领兵守长沙,对于自己黄埔系的学生,蒋介石还是有把握的,不过对这个李玉堂确实不太熟。最后,蒋介石一个电话直接打给了李玉堂,三句话让李玉堂接受了这个千钧重任。
图│蒋介石
从蒋介石给李玉堂电话这件事情来看,李玉堂的确对蒋非常忠心,但蒋对于这种过于耿直且不太会表忠心的学生似乎并不太喜爱。李玉堂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带兵打仗上面,对于投其所好、趋炎附势这方面一窍不通,若不是因为他天子门生的身份,恐怕绝难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日军三打长沙,李玉堂率第10军镇守炉膛,实际上长沙的存亡就掌握在李玉堂的手上。李玉堂亲自将第10军的三个师安排到长沙市内最终要的位置坚守,他很清楚,这次会战目的就是要把日军吸引过来,再放进来,然后在长沙这个炉膛里将日军死死的按住,最后关门打狗。
图│长沙守卫战中的士兵
日军的战斗力很强悍,能不能在炉膛里把它按住,就是此战成败的关键。战斗开始后,薛岳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阿南惟几被一步一步诱骗到了长沙,就在阿南惟几认为长沙已是囊中之物的时候,他又碰上了泰山军。日军两个主力师团突进长沙,阿南惟几认为国军已无险可守,两个主力师团对一个第10军绰绰有余。但第10军依靠长沙市内坚固工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白刃战,日军对长沙市区道路不熟悉,一旦进入就被打散,伤亡惨重。
为了尽快拿下长沙,日军集中兵力发起猛烈冲锋,第10军在岳麓山重炮群的支援下屡次挫败日军进攻。但即便如此,第10军的防线也一再收缩,李玉堂的指挥部也多次受到攻击,但李玉堂是枪林弹雨里打拼出来的军长,面对身旁横飞的子弹仍然面不改色,照常吃菜啃馒头。危急时刻,李玉堂还拿起冲锋枪亲自上阵带领部队把日寇打回去。
图│薛岳
第10军预10师师长方先觉率部坚守妙高峰,在极其困难时坚持抵抗誓死不退,为守住长沙立下汗马功劳。最终,日寇力不能支,选择撤退,国军全线反击,一战歼灭日寇数万,创造了长沙大捷。此战中,第10军做出卓越贡献,居功至伟,国军军委再发“泰山军”称号,各师也被授予飞虎旗。战后,李玉堂擢升为27集团军副总司令,方先觉升任第10军军长。
此后,李玉堂继续领军与日寇作战,常德会战中第10军表现突出,孤军深入解救常德,可惜功败垂成,但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1944年长衡会战中,方先觉率第10军坚守衡阳,创造了国军抗战奇迹,一不足两万兵力抵抗十余万日军长达四十七天,毙敌两万余,造成日军伤亡近十万。第10军被围,蒋介石数次派军驰援衡阳,李玉堂亲率27集团军直冲衡阳,但军报又被日军截获,各路援军被阻截。
图│庆祝长沙会战大捷
尽管李玉堂曾在一线命令部队全力冲向衡阳,但终因力不能支,未能突破日军防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第10军陷入死地。最终,衡阳陷落,方先觉被俘,第10军一万七千余将士,大部阵亡,幸存者仅剩不足两千人。
1945年,国军转入战略反攻,李玉堂率27集团军收复广西重镇桂林,抗战胜利后,李玉堂受到嘉奖。内战开始后,李玉堂明升暗降,尽管官职很高,但手中能够指挥的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都无法与抗战时期相比。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官僚气息浓重的国民党军队中,李玉堂这种只会打仗的将领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李玉堂在山东地区曾率兵坚守兖州,尽管作战勇猛,亲自率兵与我解放军展开巷战,但最终被我军击溃并俘虏。
图│激烈的战斗场景
在淮海战场上有很多国民党军官被俘后冒充士兵,期望躲过一劫,但国军军官腐败形象很容易被我解放军认出,大多军官最终都被揪了出来。不过李玉堂是个特例,他被俘后并没有被认出来,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山东人,冒充本地保安团不易被察觉;二是李玉堂多年在一线打仗,身形矫捷,面色黝黑,和那些腐败军官不同,很接地气。后来,李玉堂趁机在半途逃脱,回到徐州后竟然被国防部以作战不力为由撤职,并注明“永不叙用”!
李玉堂没有想到,自己为这个党国辛辛苦苦,出生入死打了二十八年的仗,到头来落了个如此下场,从此对蒋介石心灰意冷,自己携家人到上海居住,躲开政治斗争。不过,李玉堂毕竟是一个信仰三民主义的军人,心中那股热血还没有凉透。
图│淮海战役
蒋介石辞任总统后,李玉堂感到翻身的机会来了,于是跑到海南找到当年被他臭骂的薛岳,希望能再有机会为国出力。薛岳此时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正愁手下无有精兵良将,见到李玉堂前来,喜出望外,立即任命李玉堂为副总司令兼任三十二军军长。李玉堂似乎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但实际上此时的李玉堂并没有高兴起来。李玉堂亲身经历了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好河山竟然被装备简陋的共产党给轻松夺取,多少党国精锐不是被歼灭就是起义投诚,如此局面不由得李玉堂不深思。
并且,海南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尽管有琼州海峡的阻隔,但海南岛上的主力只有三个军,并且内斗严重,李玉堂明白,要是真打,这些人根本不是共军的对手,海南迟早要划入共产党的版图。
图│解放海南岛
正在李玉堂为此担忧之际,他的妻子陈伯兰和内兄陈石清由香港来到海南,私下劝说他在海南起义投诚,同时还带来了中共地下联络员李刚,负责沟通联络。李玉堂其实也在盘算着自己的将来,海南肯定守不住了,如果不起义就得跟着去台湾,台湾又是老头子的天下,去了肯定没好日子过。再说,台湾估计也撑不了几天,所以李玉堂同意起义,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要求和中共高层领导取得联系,并要求对方在海南解放后给予一个较高职务。
当时,解放海南的战斗一触即发,联络员李刚也没有和上级直接联络的电台,得到李玉堂的要求后,立即派人过海赶赴广州向上级报告。几经辗转,终于得到了叶剑英的回复,可以答应李玉堂的要求并承诺其职务要求,并且指示李玉堂应尽快起义,越快越好。但当时的交通很是不便,交通员尚未过来,解放军就已开战,这份情报最终未能递交给李玉堂。李玉堂所部三十二军甚至和解放军发生激烈交火,最终国军溃败,李玉堂随军舰撤往台湾。
图│叶剑英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发现国民党体系内甚至自己的身边竟然插满了共产党的眼线,对于通共者痛恨到了极点。为了发泄愤恨,为了保住自己在台湾的统治,蒋命令保密局等特务机关严查共谍,台湾一时间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当时保密局甚至可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主观判断就可以随意地逮捕、杀害所谓的通共叛徒,以至于当时流传“天下谁人不通共”的笑谈。而李玉堂的秘书李刚因为来历不明,早就被保密局盯上,很快将其逮捕并严刑拷打,李刚最终熬不住,交代了联络李玉堂起义的事情,同时还牵连出了陈伯兰、陈石清兄妹。
李玉堂得到消息,担心陈石清受牵连,连忙写信通知陈石清,让其逃命,而就是这封信在投递的时候被盯梢的保密局特务当场拿获。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李玉堂确实通共,最后负责审讯定案的是李玉堂的老上司钱大钧,他按照证据判处李玉堂二十年徒刑。但这项判决令在交蒋介石审阅时,蒋介石却在上面批注了一个大大的“耻”,意思很明确,要李玉堂的命。就这样,一代抗日名将,被蒋介石为泄恨而杀。
图│蒋介石与钱大钧合影
纵观李玉堂的一生,可谓战功赫赫,尤其是抗战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置生死于不顾,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尽管最后因故未能弃暗投明,但其精神值得后人铭记。1983年国务院批准山东省政府将李玉堂将军追认为烈士,也证明了其在海南期间确实曾与我党联络决心弃暗投明。
不过,在2004年,台湾地区陈水扁当局却为李玉堂平反,并为其恢复名誉,此事让人感到十分蹊跷。而实际上,这也是台湾地区政治斗争的一种产物,陈水扁是民进党领袖,他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国民党。为了打压国民党争取选票,民进党趁机挖出国民党当年的很多黑料,其中平反五几年产生的一大批冤假错案就是当时陈水扁的重要措施。经过重审李玉堂案卷宗,发现当时确实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李玉堂通共,因此,律师出身的陈水扁从法律角度为李玉堂平反,而实际上并非否认李玉堂曾想起义的事实!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